之所以想寫今天的這個話題,源于前段時間一個小孩語文月考的時候,6分的語文默寫題竟然一題沒答!
問他:這是送分題呀,怎么直接就放棄了呢?
他一臉無所謂的說:6分而已,卻要背70多篇古詩詞、記上千個晦澀且字形字音相近的字,太浪費時間了!利用這些時間學別的,性價比不高多了嗎?背一篇文言文的時間能做一套數(shù)學題了吧?一道數(shù)學選擇題分數(shù)就趕回來了!
一連串的話,竟然懟得啞口無言。隨后,問了問其他的同學,發(fā)現(xiàn)有這種想法的人遠不止他一個!!
是這樣的嗎?高考語文的那6分的默寫題,真的不值得爭取嗎?
那些放棄了語文6分默寫題的人
后來怎么樣了?
那天晚上,就這樣的一個話題征集了回答:那些語文考試中,放棄了6分默寫題的人,后來怎么樣了?
一位叫@絮兒 的過來人這樣說:
當年的自己,也是天真地以為,花上百個早自習的時間與精力去掙這6分,太不劃算了。哪怕扔掉這6分,還有144分呢。
可后來的結果是,語文的另外的分數(shù)并沒有增多,這6分也沒抓?。?/span>
語文老師把我叫出去,教訓了我一頓:他說考試時,并不是說你手里有150分的卷子,會扣多少分;而是這份卷子你的初始分數(shù)只有0分,在此基礎上,你有把握能得到多少分?這6分是你只要背了就能得到的,如果還要放棄,那些即使努力學了也不一定能得到的分數(shù),你如何能夠保證能得到呢?
一語驚醒夢中人。
6分默寫題到底檢驗的是什么?
是啊,6分的默寫題,在滿分為750分的高考試題中,顯得多么的微不足道。但是,它真的僅僅是只值6分的默寫題嗎?當然不是。
事實上,有多少的題與這6分的默寫題有著大體的相似:
你可能忘了吧,你高中三年背了多少篇晦澀難懂的文言文,最后考的也不過是10多分的題目;
你可能也忽視了,數(shù)學中一個選擇題考察的那個知識點,你也曾花幾個章節(jié)來學習,做了幾百道題來鞏固;
你可能還沒注意到,你學了成百上千個公式,背了上百遍的歷史大事表,其實最后也都是為了多得一分,再多得一分。
高考這座城池,是由一磚一瓦慢慢搭建的。這6分的默寫題,就是那一磚一瓦,而且是只要你肯學,就一定能掙到的一磚一瓦。而對這6分的態(tài)度,也體現(xiàn)出了你是否有踏踏實實學習的態(tài)度。
今天這6分的默寫題可以放棄,明天那5分的選擇題也可以放棄,后天那10分的客觀題同樣可以放棄。
你知道高考中最失敗的人是哪種人嗎?
不是那種學了卻學不會的人,而是那種簡單的不愿意學,難的又學不了,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找借口退縮的人。
這6分的默寫題真的就那么難嗎?
6分的默寫題,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要放棄?
這是因為很多同學看到了這6分的背后,是枯燥無味的上百首古詩詞背誦,是機械地一個字一個字的堆砌默寫。
而實際上,對于需背誦篇目的學習,一方面應該是帶著理解去記憶,這樣會讓記憶更為深刻;另一方面,是需要你看到背誦篇目和詩詞鑒賞、文言文翻譯和寫作的相輔相成。背誦的時候,要有意識地去將所背誦篇目和其他版塊結合。這樣不僅會使背誦變得更有意思,也會讓這6分變得更值。
11月5日,湖北恩施。宣恩縣第一中學高三學生自發(fā)站起來背誦,前排一男生背書十分投入,大汗淋漓。部分網(wǎng)友看到后評論:“一頓操作猛如虎,試卷下來二十五”。對此,班主任回應:“現(xiàn)實是,這個孩子從班上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行列到現(xiàn)在穩(wěn)居班級前三,一本妥妥的,努力還是有用的?!?/span>
看到那些批評、嘲笑他們的人,想說:真正應該受到嘲笑的,不是認真讀書的人,而是那些連6分默寫題都沒有勇氣去面對的人!
灑下青春的汗水,給自己一個難忘的學生時代,這會是現(xiàn)在的你們送給將來的自己的最好禮物。
你的努力不是為了成為別人眼里的誰,你只應成為自己眼里的那個滿意的、不被自己輕視的人。
為什么有些人背誦記憶就那么難?
兩個影響因素、一個結論
01 情緒能幫你記憶
如果記憶時很高興,那么在高興時測試出來的成績,比在難過時的成績更好;
如果記憶時情緒高漲,那么在情緒高漲測出的成績,比在情緒低落時的成績好!
02 環(huán)境影響背誦效率
有研究表明:
在小房間里記憶之后,一些人到大房間進行測試,另一些人在小房間內測試。結果在小房間內測試的人成績會更好。
如果考試時換了教室,沒考好是正常的。不怪你、不怪老師,怪教室!
其實,以上兩點無非說明:
人們的記憶,真的很容易受到情緒和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如果想擁有好的記憶效果,那么一定要打破這個慣性,擺脫這兩點因素的影響!
用分散學習的方式,代替集中學習,“過目不忘”指日可待!
什么是分散學習?
昨天上課,老師指定要背課文。
你今天早晨醒來一睜眼,就大聲讀了3遍背誦內容。
在去學校的路上,又默默背了5、6遍,完全記了下來。
那么,只要在課前多翻一次,那么你這分散了3次的記憶效果,絕對比你一整個早自習都在大聲背誦要好得多!
利用一個集中的時間段將所要學習的材料連續(xù)反復學習多次,直到熟記為止,這個方式稱為集中學習;把所要學習的材料分散在幾段有一定間隔的時間段進行學習,這叫分散學習。
因為分散學習你打破了情緒和時空對你的限制,在不同情境下學習背誦,就說明你能在不同的狀態(tài)里,都能夠記住需要記憶的內容了!
記憶還要分類、分方法嗎?
那是當然?。?/span>
不同的內容,自然需要不同的記憶方法
01 精確背誦
背詩詞,背古文,背課文,背英語……這些都需要精確記憶。
但詩詞背誦相對簡單,一部分人胡亂朗讀幾遍都能背下來,我們就會因此以為任何東西,都能用這套方法去背誦。
而有些文章很長,花了很長時間也無法熟練背下來,好不容易背下來了,過程也很痛苦。我們常常又輕率地得出結論:背誦很痛苦、自己的記憶力不夠用。
其實,這些方式和態(tài)度都不對!
對于那些不押韻的、不順口的、比較長的文章,盡量避免試圖用短時間、在當天就把它背下來??梢韵壤首x幾遍,把整篇文章讀得通順、讀得流利以后,再去背,就要輕松很多。
朗讀時,你甚至可以不去管文章的意義,“有口無心”地朗讀,特別是比較難的古文。古代很多私塾,就是這樣訓練學生的:在不講解意義的情況下,先讓學生反復朗讀文章。
等到讀熟以后再聽老師講解,理解文章的意義就會毫不費力了!
最好每天只安排一遍朗讀,而不是在一天之內,或一節(jié)課內,連續(xù)不斷地朗讀同樣的文章。
讀得順口了、意義理解了,文章的大多數(shù)內容其實已經(jīng)悄悄地、自動地被記住了。最后的努力方向,只需要去攻克個別的困難詞句,或者文章中一些不太自然的意義轉折和上下文的連接方式即可。
02 意義性背誦
有些背誦不需要完全的精確。比如說背誦歷史、地理、政治的相關內容時,我們記住的東西在意義上和書中相同就可以了,語言上有些小差異并沒有關系。這種只需要意義性背誦的知識,一般來說內容都特!別!多!
很多人背誦這種內容喜歡背完第一章,再背第二章,一章一章地背。不過常常剛背到第二章,又發(fā)現(xiàn)有些第一章的知識已經(jīng)忘了,于是又倒回來復習第一章。不少同學到最后考試時,還是前幾章打轉……
正確的背誦方式,應該是把書本從頭到尾閱讀兩三遍,熟悉所有知識,然后再對知識進行總結和標記,最后進行背誦。
1. 閱讀要快。像讀休閑小說一樣,盡可能一次把整本書讀完。
2. 總結和標記。可以另拿本子做筆記,也可以直接在目錄上寫出內容提示,或在章節(jié)頁寫出總結提綱,或在正文中對關鍵詞作標記。
3. 找到一個關鍵詞。大腦中只要想起了這個關鍵詞,就可以“恢復”整句話。
4. 做標記要簡潔。當然,你也可以去嘗試標記得更多,然后對比各種標記風格的效果。標記是為了方便下一次復習或背誦時,眼睛迅速定位到重點和關鍵詞。因此,最好不要滿篇都是標記。
通過閱讀熟悉了所有知識以后,憑著“常識”或“直覺”,就能蒙出兩三個要點。剩下蒙不出的要點,才是真正需要付出努力來記憶的難點。
最后階段才是真正的沖刺背誦。這時,大腦中已經(jīng)形成了整個的知識框架,有些要點已能背出。背不出的,也是比較熟悉,只差臨門一腳,再反復誦讀兩三次,就能輕松背出了。
是不是“So Easy”?
進階版:怎樣變得“過目不忘”?
有以下三點技巧:
1.朗讀時,語速要慢。
2. 一邊朗讀,眼睛一邊看后面的內容,思維會復述前面的內容,然后判斷哪些詞是易混易忘的,是難點,哪些詞是關鍵詞。(多試幾次你也可以!)
3. 針對這些難點和關鍵點,在文字還沒從眼前消失之前,大腦中要不斷地做各種加工。
有一次,和一個十多歲的小孩交談,他說班上某同學背古文不行,無論怎么背,就是背不出。聽他這么一說,我當然知道他背誦古文肯定不錯。于是就找了段古文,和他進行比賽。
他先朗讀一遍,我再朗讀一遍。然后,他開始嘗試背誦。原以為他可能需要提示幾個字,才能背下來,沒想到,他直接就全部背!出!來!了!
我嚇了一跳!還好,接下來我也面無表情地全部背了出來,雖然思維中經(jīng)歷了一番翻江倒海。這個比賽,他對我是“讓先”,表面上大家都很輕松,但在暗中我已是拼盡全力。
所以說,這個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有“過目不忘”的本事。但其實我沒有,我只能憑借其他的思維能力,在大多數(shù)知識上假裝“過目不忘”。
怎么抵抗遺忘?
要抵抗遺忘,最好的手段就是把記憶過程拉長到很多天,變集中學習為分散學習。經(jīng)歷了其他干擾信息的洗禮,擺脫了對情境和情緒的依賴以后,所形成的記憶雖然也會遺忘,但遺忘速度會慢很多。
而且,從熟讀到總結再到背誦,在這個分階段的過程中,所有的知識幾乎會同時達到可背誦的狀態(tài)。不會像逐章背誦那樣,背了后面,又忘了前面,到處都是補不完的窟窿、填不完的坑。
所以,就算有“過目不忘”的能力,也未必能用、未必好用。
沒有“過目不忘”的能力、借助有效的技巧,一樣可以輕松地快速地背誦。
祝大家都能愉快地成為“記憶大師”!